【周東彥】穿越時空 在劇場中遊走真實與虛幻

 

文 游姿穎
 陳則安
圖片提供 狠主流多媒體

 

周東彥

劇場及影像導演。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,主修導演。之後到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進修,現為狠主流多媒體公司負責人。2013年因為《空的記憶》獲得世界劇場設計展「最佳互動與新媒體」大獎,目前跨足影像設計、劇場、實驗短片、紀錄片等,創作類型廣泛。

 

%E5%B8%B8%E7%94%A8 2016%E7%AC%AC%E5%9B%9B%E6%AC%A1%E5%91%88%E7%8F%BE %E5%8A%87%E7%85%A703

 

「我們用3D技術掃描演員的身體,身體在虛擬空間變成大量的粒子,觀眾戴上3D眼鏡,便進入到他的身體裡面,就像進入一幅奇異的山水畫。」我和劇場導演也是新媒體藝術家周東彥,約在午後的咖啡廳,他不急著和我解釋新作品《光年紀事:臺北─哥本哈根》在談什麼,他先打開手機,帶著我看了好幾個的片段,試圖從畫面,吐露一些關於作品的訊息:

沙發、樓梯、巨大的氣泡……浮在空中,幻化成碎片、粒子,像是黑暗中的銀河。自地面騰空躍起的演員,鑽進夢境,飄浮在真實與虛幻之間,在舞臺上隨著光的出現,升起、漂浮和落下。

我想像並期待著進入劇場時,看見作品的震撼,更好奇演員是如何在觀眾眼前上演漂浮戲碼。「簡單來說,人進到劇場看戲其實就是3D,我跟你都是真實的,但是我們之間會有一個虛擬的、浮著的東西,這就是4D劇場。你看到演員在舞臺上漂浮,其實是利用一種古老的浮空投影,讓人像是在夢境中飄忽遊走。

 

2016%E7%AC%AC%E5%9B%9B%E6%AC%A1%E5%91%88%E7%8F%BE %E6%94%9D%E5%BD%B1%EF%BC%9ACarl Emil Carlsen 20

回到作品的起點,四年前因為《空的記憶》周東彥到丹麥領獎時,遇見了丹麥埃爾西諾文化庭院的藝術總監,進而接觸4D BOX浮空投影,他想像著如果將這項技術放到劇場裡可以怎麼說故事,於是花了四年時間,在臺北和哥本哈根兩地展開駐地創作計畫。從一開始的二十分鐘、三十分、四十分,慢慢磨、慢慢發酵,到去年做了一個五十幾分鐘的版本,今年則在臺北藝術節與觀眾正式見面。

「集體創作像是一群人一起找答案,這種感覺很棒。」不先設定腳本,周東彥是到了現場才開始累積素材。哥本哈根的港口碼頭、舊倉庫,臺北的淡水河畔,以及演員的家,拍攝大量的影像,和團隊、演員一同發想、衝撞和消化。創作過程,就像一本寫了又撕、撕了又寫的筆記本。

原本《光年紀事》是想談一個很大的命題:什麼是快樂?「因為印象中丹麥是個很快樂的國家,原本是想讓丹麥和臺灣兩位演員來辯論快樂是什麼,後來發現在思考快樂經驗的同時,其實也正在挖掘記憶。」作品漸漸越長越成熟了,好像不太需要這麼表象的假討論,演員也慢慢拋出自己的生命經驗進入故事裡,於是作品就從快樂的辯論學變成生命記憶的重現。

%E5%B7%A6%E4%B8%B9%E9%BA%A5%E6%96%B0%E5%AA%92%E9%AB%94%E8%97%9D%E8%A1%93%E5%AE%B6Carl Emile Carlsen %E5%8F%B3%E4%B8%B9%E9%BA%A5%E8%97%9D%E8%A1%93%E7%B8%BD%E7%9B%A3Mikael Fock %E9%AB%98%E7%A7%89%E9%88%9E%E6%94%9D

 

從簡單的平面,到用3D物件創造3D空間,讓演員可以在虛擬世界裡遊走,舞臺設計上,周東彥對身歷其境的擬真特效沒有興趣,反而在乎的是那些在夢境或記憶裡忽隱忽現的片段:如何透過影像,表現出詩意的美感,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,也能看見在虛幻冷冽之外保有的溫度。「在還沒有任何科技進入前,我最先處理的還是人的問題,大概是因為我是劇場出身,劇場人比較感性,所以我的作品比起其他的科技藝術來得有溫度,但是微溫的,不像舞臺劇那麼的熾熱。」

這幾年他創作的時間拉得很長,有好幾件作品同時進行,除了《光年紀事》也和林懷民老師花了三年做《關於島嶼》的影像設計,同時還拍了一部紀錄片。關於創作上的獲得與成長,周東彥說現在還太大、太碎了,要花時間在慢慢消化。至於生活,幾乎被工作填滿的他,稱自己的日常「很炸」,接下來還有兩三個國際共製的計畫要分頭進行。但他也明白創作必須根植於生活,所以也在思考如何改變狀態,將一部分的自己留給生活。周東彥尷尬地笑說:「……但我還沒有想好,不過不變不行啦,因為這樣下去作品也不會更好。」

 

%E5%B8%B8%E7%94%A8 2016%E7%AC%AC%E5%9B%9B%E6%AC%A1%E5%91%88%E7%8F%BE %E6%94%9D%E5%BD%B1%EF%BC%9A%E7%8E%8B%E9%B4%BB%E9%A7%BF WANG Hung Chun 76

 

光年紀事:臺北─哥本哈根

2018/8/11-2018/8/19

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廳

發佈留言

Left Menu Icon